2)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来揭给你看_鉴宝大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又可分为多种。比如净皮和特种净皮,吸水能力强,对于墨色的浓淡也十分敏感,适合画大写意。而棉料,虽然也很吸水,但对于墨色并不敏感,更适合于写书法。

  熟宣一般分为蝉衣和云母,基本不吸水,一般是画工笔用。因为工笔需要多遍着色,反复渲染,不吸水的纸正好适合这种绘画技巧。

  半生熟的宣纸也有很多种,有皮纸、元书纸,也有煮锤纸。我们一般练字的毛边纸都可以归为半生熟一类。

  半生熟的宣纸适合写书法和画山水,当然也可以画别的,应用非常广泛,容易掌握,尤其适合初学者。

  元书纸是半生熟的宣纸,也是竹纸的一种,古称赤亭纸,又名谢公笺,主产于江浙阳富市。

  这种纸生产历史悠久,距今一千年前的北宋真宗时期就已经被选作“御用文书纸“。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,故改原称为元书纸。

  当时的大臣谢富春非常支持此纸生产,故而又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。

  元书纸的特点是洁白柔韧、落水易溶、着墨不渗、久藏不蛀、不变色等特点,因而从古至今,都是书画家喜好的书画用纸。

  问题就出在这个着墨不渗上。

  宣纸都有一定的厚度,生宣的话,墨水中如果含水量大,它不但会向下渗,还会像是青花的晕散一样,向旁边渗。

  而元书纸则不同,因为特殊的工艺和纹路,其墨色下渗非常厉害,但几乎不会发生旁渗!

  用这样的纸张作画,因为墨色集中下渗,所以画出来的作品一般都会显得厚重,敦实,清晰而有底蕴。

  因而用这种纸揭画的话,其第一层和第二层几乎是看不出什么差别的。

  而这正是这两幅画几乎一模一样的原因!

  “这幅画被人揭过。”

  仔细的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想法,李逸语出惊人,

  “这一幅,现在我都能给你揭一层下来,不过揭下来之后,下边的墨色应该很淡。”

  任逍遥大吃一惊,李逸指的正是他先拿出来的那幅画,

  “怎么说?”

  “正常的宣纸,虽然分层,但是层与层之间,结合的非常紧密,因此并不是每幅画都能揭,都敢揭。而像这么大尺幅的,别说是揭了,哪怕你只是提出来有这个想法,只怕都会被人耻笑半天。”

  “但龚贤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想法,所以在作画之初,就使用了极为特殊的纸张。或者说,他是在两张摞起来的元书纸上作画,而这两张元书纸,则是一张薄,一张厚!”

  “这一幅,就是放在面上的那张薄纸。在作画完毕之后,画家将画作平放了一段时间,然后将面上的这层薄纸拿开,在它的后边又附上了另一张厚纸,所以,现在看起来,两幅画纸张的厚度几乎是一样的。”

  任逍遥凝眉想了一阵,李逸的这个说法虽然离奇,但似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c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