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集中解答一些问题_晋末长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职业士兵。

  中晚唐一个兵年花费20-24贯石,当时全国财政收入最多时3600万贯石——和明清时不一样,中晚唐两税法(以财产多寡计税,不按户计税,有钱的多收,没钱的少收,有点类似清朝的摊丁入亩)时,商税(榷盐、榷茶、榷铁、榷漆等等)最多时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。

  当时唐廷给每个藩镇定了军额,如宣武镇十万人、淮南镇三万五千人、幽州镇五万人等等……

  数据有据可查。

  养不活兵的藩镇,中央补贴,这些藩镇一般相对听话,愿意为中央打仗,讨伐不听话的藩镇。

  至于有人提到西班牙养多少兵费劲这种事。

  我第一本书正好写大航海时代的,比较了解那时候的内容。

  首先,那是募兵,即职业士兵。

  其次,火器时代,花费激增。

  第三,国王其实没什么钱。

  英格兰国王为了打英荷战争,把老婆的嫁妆都卖了,还欠了一屁股债。

  这些债向谁借的?

  贵族、教会、银行家。

  这是东西方国情的不同。

  军事和外交归国王,国王打仗,贵族、教会不一定出钱的。

  国王只能在直属领地征税,或者借债。

  伦敦或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们还给国王高利贷,比如信誉不好的西班牙王室,借贷成本是年利率20%,因此几次破产。从美洲运回来的金银,经常来不及铸币就直接以银条、银块形式拿去还债。

  另外,西班牙60%的收入,是被王室奢侈花费掉了,并没有用到军事上。

  好像扯远了。

  再说回匈奴。

  胡人政权,你用汉地的标准来衡量就大错特错了。

  其实胡人政权的征兵形式大同小异。

  有据可查的契丹,一户出一丁是常态,三户出两丁也不鲜见,出征的人还要自己准备武器和一部分粮食、肉干、奶酪。

  他们种地后就不管了,秋天才收,中间不需要忙活,反正“靠天收”。

  男人出征后,女人小孩亦可勉强放牧,维持生产。

  大发之下,所有成年男丁齐上阵,固然会影响农牧业生产,但负面影响远不如汉人那么大——当然,非到生死存亡时刻,也没哪个首领闲着没事玩“大发”。

  平时为民,战时为兵,几乎没有维持成本,所以不存在养不养得起这种事情,因为他们就不养兵。

  胡人正规化建设后,也会尝试组建职业士兵,比如契丹的皮室军,平时就有人供养,不怎么需要干活,专心训练就是了。

  另外再谈一下组织形式。

  此时基本是部落、氏族形式。

  历史上胡人组织形式出现质的提升,是唐代的吐蕃。

  吐蕃实行“茹—东岱制”。

  翼长、万户、千户、百户、小将——翼长统领至少一个万户。

  这是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严密的组织结构。

  茹—东岱制下,各级官员管军又管民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c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